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生作文网 >> 二年级作文 >> 二年级期中期末 >> 正文
读书随记35《辛亥:计划外革命》《影像辛亥》
 更新时间:2013-03-17 22:43:20  [标签: 读书 计划 革命 随记 辛亥 ]

读书随记35

读:《辛亥:计划外革命》《影像辛亥》

一百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此,在这场革命爆发整整一百年之际,有许多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历史学爱好者,社科研究员,从各个角度来探究一百年前的真相。

顺应潮流,今年读了不少此类,印象比较深刻的为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这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好书,非常有见地。本书一开始所提到的那个结论,我后来想了很久,竟然一点思路也没能理出来,更不说能给个勉强能够成立的答案了。

“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署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

这段话出现在本书的前言中,本书的前言应该是本书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这点我觉得非常好,若是前言不能表达出本书的宗旨,不能带来提纲挈领性的问题能引导读者继续跟进读完全书,书的质量倒是件非常可疑的事。这点上,樊树志先生的著作每每有如是专长,樊先生的著作前言实在是高。不过,本书后文中也同样提出了不少历史疑问。历史的诡异之处就在于今天的我们只能去设想任何一个可能而不能实证。

《天朝的崩溃》,从一个政治体制、军事力量等角度来分析晚清的灭亡问题,这就是:百年前的晚清,政治体制、军事体制、人事体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并且由这些问题而引发了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爆炸。鸦片战争是一次意料中的事,因为晚清的体制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而辛亥革命如下一本书的标题:计划外的革命。辛亥革命是在一次意外中匆促发爆发的一次意料中的革命。很多著作都能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然而这个结论成立的原因却未必统一。

本书以后的若干章节分别从清朝的军事力量、清朝在夷务上反复无常,清朝官僚体制的弊病等各个方面深入分析研究了晚清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很多的历史角落,应该来说是我们中学历史教材中所不能说明的,例如三元里,例如关天培,例如林则徐,又例如本书开篇第一人琦善。

当然,本书所着重分析的清朝官僚体制,我后来仔细地读了又读。不禁喟然长叹。这一切似乎从来没有变革过。广州的失败在经过层层官牍的巧妙修饰下,居然成了文过饰非的胜利,或者说是不咸不淡的纸上谈兵,传统官场哲学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次次地得到了巧妙运用,就在这渐化的过程,大清这座百年老店轰然倒塌了。

以前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常常觉得奇怪,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其实总结下,根子还是中国历代人事制度得失。宋朝人事制度失之于浮滥,清朝人事制度失之于考评。

明之灭亡,内外交困,清之崩溃,同样是内外交困。

对比茅海建的这部历史学专著,雪珥的这本《辛亥:计划外革命》选择了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等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本书的着眼点是保路运动。但是,本书作为史学著作来说,不够严谨。例如,本书第一章就从四川保路运动的发起人身份分析起,须知这是本书的立脚点,按本书的观点,四川保路运动的发起人是一些致仕官员、地方士绅和行政官僚等,发起人完全不能代替四川七千万小股东,保路运动的发起人充其量只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借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名义,就是拉着爱国保路的大旗干着徇私舞弊的勾当,基于这个落脚点,本书由此开始分析保路运动及保路运动本身对晚清溃败的作用,然而,本书对这么一个重要的结论,仅仅是三个排比句就结束了:

“这些动辄宣称代表7000万人的高管,其实多数是上级领导机关任命的,或者是退居二线找个肥缺养老的老干部,或者是与上面过从甚密的地方士绅。”

这样一个充当全书立论前提的话语无疑需要足够的史实证据支撑才能令人信服,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作者必须在此先弄一个保路运动发起人名录考,这个估计可以另外成书,但是,本书对保路运动发起人的构成无疑需要一个更具体的介绍,哪几位是致仕官员,哪几位又是上级任命,还有哪几位又是地方士绅。历史人物是历史的核心。没有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也就不成其历史,历史的张三李四王小二有若干,但那些无名民众构成了历史,但历史却不会记住这些无名的民众。

我所接受的教育中,保路运动的性质一直定位于广大劳动人民爱国爱家的一种高度爱国运动,而作者的这个结论无疑是一次颠覆。对于这样一个颠覆性的结论,作者无疑必须提供更多的历史证据。

基本说来,这本书则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分析晚清问题。起因是橡胶股灾,而橡胶股灾引发了四川铁路公司的资本金投资亏损,由投资亏损而带出来一连串的贪污盗窃进而引起官场上的震动,而官场上的震动在勾结民间袍哥等势力后逐渐放大成一个巨大的社会事件。保路运动是一直被提升为民众的胜利。不过,说实话,记得大学时所学的《中国革命史》对保路运动一节一直语焉不详,一直有些疑虑。所以从本书从保路运动这个角度来分析清代的经济现实,其立意还是非常新的。只是本书却不免有些过于迎合时尚,开篇便将那受运与避运之类的词语先扯上,为不免有些迎合现在的读者群中的某一部分,然而,我以为这其实很没有必要。历史著作虽然不必如传统历史教科书那般的板着脸孔,先是历史革命群众的伟大运动,然后是历史重大意义的其一其二其三,在考试时,这些其一其二其三那是标准答案,稍稍逾矩便是罪不可赦。但是,如本书开篇这般的,却是矫枉过正了。

结合两本书一起读,百年前的那场革命也许有了一点端倪。


  • 上一个二年级作文: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小学作文网(www.xiaozuo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