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记51《中国的食物》《民国人物绰号杂谭》
读书随记51
读:春节其实很合适窝着读书。午后的暖阳斜斜地打在脸上,虽然天气预报说这个春节是这个冬天中最冷的几天。然而,闲闲地抱着本书总是很愉悦的时间。某人发给我发个短信拜年,虽然全是能背诵出来的几句打油诗般的套话,在这个时段里,诗总是那般的套话,如果那也能称为诗的话。然而看到最后我还是楞住了,短信的落款居然却是“侄儿某某某敬上”,这个“侄儿某某某”我是绝对认不得的。我仔仔细细地又确认了一番手机号,这的确是某人,我的某个朋友,不过,我还真的不是他家叔叔,我也没他这么大年龄的侄儿。听了一堆“京剧之星”唱片。从宋小川、包飞到张火丁、迟小秋、李海燕、史依弘、王蓉蓉。这个名单大概地说明,我不爱听老生,不爱听花脸,依旧是太祖他老人家所言的才子佳人部,不是帝王将相部。一向不喜老生戏,常常是一唱就深仇大恨,例如《搜孤救孤》《文昭关》,这么隐忍的国仇家恨,看一次戏总是一次痛苦的精神洗礼过程。虽然王佩瑜的唱腔每次都很好听,虽然王佩瑜现在已经红遍全中国。而花脸戏,则可能先听的孟广禄先生的花脸戏,每每看着他唱得那个叫纠结啊。感觉那是个扯着嗓子发出来的声音,不够雍容。宋小川、包飞的唱片中都有《柳荫记》中的这一段唱腔:远山叠翠如含笑。首先我非常喜欢这段唱词,那种轻松与欢乐通过写景而不著一字地表达出来,实在是妙笔生花。张火丁、迟小秋、李海燕都是程派中我比较喜欢的。刘桂娟一向不喜欢,而另外一个李,则更不喜欢。论唱,还不如换上江汁。不如,江汁难得听到她的演唱,也很少有演出。这次春节前,央视放一段李海燕与她合唱的片段,感觉她就不在个调儿上。关于程派五小名旦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而现在又有了关于程派五小小名旦的讨论,这五小小实力与五小不在一个档次上,不具可比性。其实这五小本身就没什么可比性,如程派五老,这五老同样没有可比性。《中国的食物》这是一本美国人来论述中国人如何解决食物问题的专业著作。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一直在努力解决吃饭问题。《民国人物绰号杂谭》民国人物们一直成为一个象征,特别是黄疯子这样的雅谑之称,陈丹青先生不无仰慕地说着民国这些人物的种种雅事。本书只是以介绍为主这些民国大佬们的趣事与疯狂事,是以只是一本书落于记载的薄书。民国人物的种种,每每读来总是令人不禁心生想像,恨此生不能晤面。不过,旧时的先生们或疯或癫似痴若狂,总还是以肚子里的货色为底气的,若是现在某些教授,特别是北大或是上戏的个别教授们,或是狷狂的或是深沉的,然而总是虚浮的,想来,倒还是不必做此疯癫之状了。《落日辉煌:雍正王朝与康乾盛世》一说这本书,不免又要扯到清如何如何之类的老话了。《旧日明月: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不知道这本书怎么会有这个结论的,说是昆剧是由北京走向全国。包括对昆剧水磨腔的介绍,读了这个结论,我楞了好久,真不知道如何作评。有好多老的风俗习惯已经不见的,便如过年,我们小时候过年没什么好吃的,一尾红烧鲢鱼也得从厨房到桌上地端来端去的端几天才能下筷,现在是饱食肥厚之物。《中花茶文化基础知识》我喝茶不是讲究之人。仔细说来,我不是讲究之人,若茶,若酒,若菜,总没那么多讲究的。记得跟同事在食堂吃饭,同事问我为什么吃得干干净净的,答之:不吃饭了,下午怎么上班啊?这本书说了很多茶叶的种种,名茶产地、名茶喝法等等,基本上也就是读读罢了。有很多享受,他们应只存在于纸面上,或是只应存在于人们的交谈中。切不可当成人生真目标去追寻。人生会有很多的目标,人生也会有很多的追求,若是每个目标都得去追求,人生的欲望也就太多了,人生也就会非常痛苦了。记得当年在高中时,便也似懂非懂地读叔本华,如今我的我依然对那本书不甚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