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记59《法国文人相轻史》
更新时间:2013-03-17 22:51:24
[标签:
读书 随记 人 ]
读书随记59
读:《法国文人相轻史》记不清楚是哪位大家的哪篇作品中了,好象是梁实秋还是林语堂吧,在文章中说文人住在隔壁经常是个笑话,尽管文人们在诗歌中总是神仙一般的,然而,往在邻居的诗人却是从不洗脸不刷牙不换内衣的可能老先生这是若有所指的吧?那个时代的文人都有些来头的,一个个都有个性的。当然,考之于史,如诗圣杜甫,饱食胀沃而死,虽则是诗圣,这等形容却是极其的不堪。再如写那首“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人,这诗写得如此情深款款,可偏偏事实远不是这么回事。又说西厢记的作者也远非剧本所写的这么纯洁,可见文人们大体上能给别人欣赏的文字大抵是靠不往的,那多半是经过润色的,因此,一个文人的内心真实只有通过日记才能反映,当然,我觉得有些文人的日记大体也是靠不往的,那是特地写给别人看的日记,修饰过的“高大全”一向是我们的创作风格。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总是会布置写日记的作业,据说那是为练习写作文我们现在的作文大体就是假大空的代名词了。所以,多数情况下,我认为日志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记得那时候写日志总是会编造一些优美的故事,例如,今天上学路上帮人推车,明天放学扶老奶奶过马路了现在应该没有敢扶老奶奶了吧?或者就是编些什么老师如何好如何关心同学的故事,实在不行了,抄一篇《读者》杂志的短文章也是能蒙混过关的《读者》杂志大多数的短文章非常适合放在日记里,那么煸情,那么纯情。不知道女生们有没有摘抄过《知音》杂志,也许某天我也成了名人,那些小时候的日记给记者发现了,当作如何描述呢?《法国文人相轻史》,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副标题为:从夏多布里昂到普鲁斯特。副标题显然告诉本书的时间段范围以及在这个时间段内的那些法国的大文人们,写小说的大作家,写诗的大诗人,纷纷在文字和日记后面露出了他们的真实面孔,这无疑是有趣的如同我看某女明星在洗去化後,那光彩照人的美女原是上也是有小麻子,或可能也就小鼻子小眼睛的一副村姑模,但肯定我得心理平衡原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啊,长得还不如我呢这应该是本书的宗旨,透出文字与日记或是报道后的文人们原来与我们一样的,为爱情而争风吃醋当然,醋是吃到了不少,但对吃醋的原因却是不甚了了,因为他真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真地爱,为一日三餐而奔走于报社书商间,为晋升院士的名誉而奔走豪门权贵虽然从他们的文字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奔走并不乐观,然而,却是非常热衷的,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如愿,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吃了闭门羹,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愿意做些等低声下气的事,然而,他们却没有因此而退缩。究其根源,无非是五斗米而作祟罢了。我自己也曾误以为诗人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结果发现某诗作写得那么飘渺的诗人居然是个脑满肠肥的大男人,胡子拉碴倒也罢了也许有人喜欢这调调儿也不一定,中南海的香烟不离手,大酒喝得吐在马路上自此彻底相信钱钟书先生的话:鸡蛋好吃,就不必看母鸡了,更不能看母鸡如何下蛋。作为本书副标题的两位大家,多布里昂和普鲁斯特都是久负盛名的大作家了,前一阵刚读完夏多布里昂的《墓中回忆录》,以小说来看,我想这部小说不能算是有着极高的水准,对个人的拔高似乎有失一本回忆录的本旨。而普鲁斯特的大部头记得以前曾经很红火,貌似出了若干卷,我曾在某个夏天耐心读完了,可是读完了也就是读完了我一向不喜欢这样的小说,冗长,琐碎,充满着自怨自艾的小情绪,纠结而繁复。换言之,法国的长篇小说都有这个通病,罗嗦异常,一点子小心思能扯上七八页纸的心情描写是不是法国的稿费标准较低?所以得写长些凑字数。普鲁斯特那小说常常让我读了后部却想不来前部是什么情节那小说只有开篇那一句我喜欢。好则好矣。非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