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之行(1)温情锦绣谷
更新时间:2013-05-16 12:51:45
[标签:
庐山 温情 ]
庐山之行(1)温情锦绣谷
叶紫檀7月25日,凌晨5:00左右,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唤醒。行李昨晚早已准备就绪,洗漱完毕,5:20上车出发。街道在朦胧晨曦中寂然无声,出了县城车子向南昌方向前行,导航小姐温婉的声音像音乐般响了起来。公路两旁黑乎乎的一片,偶尔几辆机动车悄然而过。 行不多远,东方吐出一个小火球。 行至一个路边小摊点,吃早餐。侄女、侄子还有我吃粉条。 爱人和儿子吃面条。 车子已上高速。 到达庐山脚下,开始买票。成人180/人,大学生135/人,学生90/人。 车子开始上山,超喜欢这样浓荫夹道的小径。 一路上隔一段就有这样各具匠心的名家诗词,诸如李白、朱熹、王安石、苏轼等名诗,现只择毛泽东的一首。 我们住宿的宾馆,座落在一个极陡峭的山坡上。车子从牯岭街道转向香山路,连续爬行三五个近乎70度的大陡坡。 向朋友借的越野车,非常感谢他,我们自己那个小车根本承载不了这样的山路爬行。 进入景区的时候,不断有导游小姐先生招呼,我们一一拒绝。有张地图在手,天南地北随意走。不愿随团,不愿请导游,就是为了一个自由。没有了羁绊,一切风景才会留驻心头。 天桥。我们站着的是一块巨石,是桥的一端,左面站满游客的是桥的另一端。中间已断,下面是深涧。“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朱元璋兵败被逼逃上庐山,带着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慌不择路逃到了悬崖边。下临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这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元璋兵马刚刚过桥脱险,刹时晴天霹雳巨响,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这一美好传说流传至今。” 游人如织,行走于锦绣谷的密林巨石之间。此时正是烈日当空之时,可是庐山的太阳总是那么温情,没有一点炽热之感。手臂上凉飕飕的,就像秋风一阵阵吹过。 观妙亭,也叫“马屁亭。”传说马歇尔和蒋介石曾在此休憩晤谈,当时是“观庙亭”。蒋介石站在亭前远眺前方,看见山下风光无限,连说三声“妙”、“妙”、“妙”。事后,他手下的一员为了讨好蒋介石,就把“庙”字改成了“妙”。人们因此笑谈此亭为“马屁亭”,“观妙亭”也因此而来。 站在“观妙亭”所望之景,东林寺和西林寺遥相对映。当年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此西林寺,旁边是陶渊明的故居,远处是鄱阳湖。
仙人(吕洞宾)洞的假尼姑,另外几个非常热情的招呼游客烧香拜佛,唯独她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也不肯多面对游客,总是背向着。好不容易回过头来,竟然是这样一副模样。明明是一个美女子,却装扮成尼姑样,怎能不愁肠百结?
出门时总爱带着一本书,发现竟有如此读书胜地,怎能不读上几页?
帅气的儿子 猜一猜这是什么东东?打一成语,猜对了有奖哦!
“白司马花径”。唐朝元和十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这天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的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感慨万千,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句绝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欣赏桃花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
“如琴湖”。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一听这名字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蓝天映着白云,青山翠木傍着绿水。如此清雅之景,怎不令人心醉?
沿着湖岸往回走,已是13:00多了,早已过了午餐时间。选了一家农家菜馆,看见了白菜青椒,才知道真的是饿极了。
201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