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的由来
这几天,不论是忙碌的老师,还是欢快的学生,都在讨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放假这几天要不要出去踏青呢,如果去,应该去哪比较合适呢?
其实,清明节在古代又被称为“踏青节”,这可以从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以及清朝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我尝清明上冢,见游女踏青”等诗句中看出。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人们决定在清明节举行祭祖活动。而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故而选择春回大地、气温回升时比较合适。
再者,踏青能够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据中医讲:清明前后,人体肝脉经气旺盛,而肝主疏泄,因而需将调节情志作为第一要务。而适时到郊外踏青、郊游能促进全身气血畅通运行,保持心情的舒畅。
于是,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能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踏青随即就成为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人们,尤其是现代都市人,已经把清明祭祖的那一套老习俗摒弃的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郊游踏青。既能与万物复苏的春天来次亲密接触,还能够愉悦自己的身心,放松紧张了几个月的神经,真可谓一举两得。
建议各位:如果清明节没有什么太重要、非做不可的事情,和家人、孩子一起出去踏青,不失为一种增进家庭和谐的好办法。古人都有外出踏青的习惯,何况今人乎?
去充分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恩赐吧!
去吧,去吧……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