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种修行”,这是一位股友留下的自悟。本人未曾与他谋面,偶尔拉他闲聊,很佩服他的眼力和耐性。
过了几十年,大有想做个中期小结的意思。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多岁,属于在一个小圈子里争了十几年的胜负,虽然不尽人意,但也名列优秀,套用孔子的一句“十有五而志于学”,大体相类。没有上顶尖的名校,但歪歪扭扭地走出来,过了不少障碍,也算幸运、坚持而努力的一类。从一个圈子走到另一个圈子,又过去了近十年时间。在这个圈子里,除开体重从一百二上升到一百四五以外,实在乏善可陈。领着一份安稳不错的待遇,干一些可有可无的杂事,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去学什么劳么子法律,结果学无所成,虽然自觉达到了法律本科的水平,也有些基本的认识,但对生活实际毫无用处。再从一个圈子里走出来,进入另一个圈子,又过了二三年。这两年倒是有些收获,虽然遇到不少困顿,但头脑似乎清醒了不少。
今天看到一本台湾股市操盘手的书,讲重剑、宝石、镜子和火焰,资金从五千万炒到十亿,12年翻了19倍。这个东西一点都不稀奇,也没有什么吃惊的,关键是此人具备何等的心性及一套独自的操盘手法。炒股即炒心态,输赢即是人心。世间最公平的地方,最没有门槛的地方,就只有股市。所以无路可去,又想迫切实现价值的人,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当然实际价值是非常艰难险阻的事情,真功夫真本事自有大回报,花拳秀腿玩一两下也就作罢。把炒股当作事业,当作生命最重要的部分,甚至生命的本身,这样的基调才有可能坚持不懈,成为大家。想赚钱并不是目的,尤其是赚快钱、赚大钱更不是目的,当作纯粹的智力和心性游戏是最合适的比喻。所以有感于那位股友“生活是一种修行”,再看了南怀谨《禅宗与道教》,于是心有戚戚焉。
人的成功有机遇,但修行无止境。小隐居于野,大隐隐于市。对于静心静性的人,于任何情境之下都是考验之境,都是修行之所,明心见性。所以讲因缘,讲修行因果,是有点意思。不修则不行,修则可行,修则能行。
回顾在第二个小圈子的时光,存在两个致命的否定:一是定位的低调,当然这种定位出于依据还是出于农村孩子的自保情结,生存优先原则,所以稳定是第一位,自身定位是第二位。又没有人指点迷津,所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最终闯入完全陌生、不适应的境地之中,挣扎十年而不能全得解脱。时间是宝贵的,包含所有的机遇,也饱含血泪情仇,但过去了就过去了,局限如此,有些东西无法超越,你的来由、源起、悟性和付出都决定了这个结果。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东西,事物本身的发展永远是对的,只需要反省看清原因即可,无需自责,也无需责他。二是错误的跟随。什么样的生活路径适合自己,不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不清楚,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去学法律,就是因为有个喜欢的校友通过了司法考试,受了极大的影响,正好想学东西,但又没条件抛弃当时的环境,所以跟着做,埋头做,结果发现根本不适合这个东西,心性上不适合,没有真正的兴趣,事倍功半。现在要真扎实学,也可以通过司法考试,但又有什么用呢。不适合做的事情不要做。在做之前或做之中,一定要抬头看路。选择比做事更重要,选择正确的方向比做事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方向不对,速度越快,乖离得越远。这两个否定,其实前一否定并不是错误,只是一种局限,自然因果,后一个否定,却是人为因素,证明自己智商低下,情商也不高。第二个否定是不可以原谅的事情,因为时间长、投入大、效果差,不象我一贯的办事作风。
现在是第三个圈子。这是一个可以修正的圈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惑而该有所为了。人的修行,总是有结果的,不在这棵树上开花,就在那棵树上结果,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这样的,不容置疑。一个努力勤奋的人,是有理想相信生活会有回报。现在已经有开路的感觉了,但路能开得多长,走到多远,那就看修行能不能入定,四禅八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