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长已矣,瞻墓心寂然杭州之行(14)瞻岳王庙 微雨秋叶飞 知道岳飞,还是读小学时。那时,小人书风靡一时,非常倍受孩子们的喜欢。因为父亲是教书人,总能想方设法为我弄到很多小人书。 一本小人书在手,总是无数遍的看。从前翻到后,从后翻到前。虽然很多字不认得,但更多的是痴迷于书中的黑白图画。孩子们聚在一块指指划划,嘻嘻哈哈。男孩子们常常学着图画里的刀枪棍棒胡乱的杂耍一番,有时弄得村子里鸡犬不宁。所以,图画中的人物故事也就这样深烙在我们小小的心灵里。 我想,岳飞,大概也是这样藏在了我岁月的长河里吧。后来有了更多的文字接触,对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更多的是肃然起敬。 提起岳飞,我们自然会想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等这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壮丽故事,一位大义凛然誓死抗金不妥协的英雄形象也便跃然纸上。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不仅让金人胆战心惊,更令后人成为美誉。 早在读书时代,我就对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深爱有加。把谱有曲子的这首词工工整整的抄写在歌本上,自个儿识谱自个儿弹唱。时至今日,依然时常拿来弹唱一番。 英雄虽已去,敬意心犹存。人生跌宕时,志当直往前。 虽然,后人对岳飞的评价裹贬不一。但是,自古以来,谁人功过无人说?就像一处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有人说是美景,有人说是败景,孰是孰非,谁能定论?所以,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 我这人,天生愚笨。自说喜欢旅游,走出不足百米,却找不到来时路。自说喜欢人物传,却从不知他们是何许人氏?故而一路上,不停的寻思:岳飞是杭州人吗?若不是,何故建庙于此? 百思不解之时,我们已经走到了庙右侧的一块石碑前,细看石文,方解之前疑虑。 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坚持抗金、反对妥协的岳飞,被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大理寺狱中。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赵继位,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生前原官,将岳飞遗骸以礼改葬于栖霞岭南麓今址。这就是今天杭州岳坟、岳庙的由来。此后岳飞墓、庙历经元、明、清各代,屡毁屡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巡抚阮元主持重修岳庙,大门额曰“岳王庙”。(百度资料)(与石文近似) 不知是时近正午时刻,还是天气炎热之故,岳王庙前游人稀少,与灵隐寺、西湖畔的人潮如水相比,真是大相径庭。站在巍峨高大的岳王庙前,凛凛威风中,我心陡然升起一股寒意,冷冷的。 怀着对志士的敬仰之情,我们,静静地走了进去。我愿把我心所爱的伟大人物看作一个个普通的人,这样,我一个平凡女子才不至于胆怯地离他们那么远。这样,我才能静静地走近他们,感知那份来自普通人的情感,聆听那远去了的,却又清晰回响在耳旁的悲愤呼喊…… (附: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巍巍岳王庙游人甚稀少见心昭天日,听悲愤呼喊凛然正气还我河山岳母刺字勤学苦练收复建康还我河山郾城大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触摸志士之气感悟民族之光一块石碑纪英雄一面镜子照古今秦桧与妻子王氏跪求难赎罪一拳不解恨叛贼张俊和万俟呙恶人千古唾挥剑砍浊邪一树绿荫伴王墓一片丹心照古今 20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