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因为小学六年来第一次没有评上三好学生,再加上有点咳嗽,在家里闹情绪,无论我怎样做思想工作都不愿意去上学,还说明天期末考试也不参加了,我有些无奈。一次评优居然在女儿身上发生这么大的反应,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学生年代,自己也曾遇上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世界里,觉得无论从学习成绩来说还是其它方面,自己都当之无愧,结果高一第一个学期,自己虽然考了前三名,班主任还是没有把这个当时学生眼里最高的荣誉颁给我,而考了第二名的那个同学因为当场大哭了一场,老师大发慈悲,那学生自然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觉得这个老师太不公平,学习兴趣大减。要知道当时,我们是为老师而读书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看来,当年的我们有多么幼稚,那么点事算得了什么!工作以后,经历了形形式式的先进评比,看多了人生百态,养成了视荣誉如粪土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漠然失之淡然。当我以现在成人的心态和观点试图去说服女儿时,发现这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当然有她自己评价事物的标准,至少她觉得这一次她们班里的评比是不公平的,所以以她的形为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不满。从女儿断断续续的牢骚里,隐隐约约可以知道,这个六月,原来的班主任翁老师因为生孩子请了产假,新来的吴老师来代课,这次评选三好学生,班里的一些同学因为担心自己评不上,私下里拉票,故意将票投给了竞争力小的同学,而把竞争力大的同学推荐为优秀班干部,老师刚好就以投票来决定结果,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学习成绩以及学生投票过程中的不正常的现象。女儿认为,这样做是不公平的,老师没有把好最后一关,以至在我女儿身上,这种本来用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方式,却在女儿身上产生了负效应。得票多,就可以评上三好学生,于是一些学生就热忠于搞同学关系,甚至于拉帮结派,这也算得上是评三好学生过程中由于执行不当产生的“威士忌效应”吧!一项好的制度,一旦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一些疏忽,那么其预期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一个班级里发生的事正折射出一个社会,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常常也会遇到一些不公平不公正,只是我们见得多了,习以为常了,也不觉得怪了。大人们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也慢慢变得圆滑,谁也不愿为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多费口舌,而学生们却会作出强烈的反应,辟如我女儿以这样的“罢课”来表达她的不满,这算是孩子们心中原始的正义感吧!管理学上著名的“威士忌效应”,说的是北欧有一个渔夫在湖里打鱼,带着一瓶自己酿造的威士忌酒。突然看到游来一条蛇,嘴里咬着一只青蛙。渔夫救了青蛙,蛇很不高兴。渔夫为了安慰蛇,就把威士忌给蛇喝。蛇从来没喝过酒,觉得很美妙,对渔夫谢过后离开。过了一会儿,河里又有声响,刚才离去的蛇又游了回来,嘴里咬着两只青蛙,并不吞下去,而是用渴望的目光望着渔夫,好像在说:这下我是不是可以得两瓶威士忌酒?由此看来,规则的公平和操作过程的公平有多重要,在一个学校如此,在一个社会上更是如此。当了多年的班主任的同事说,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要讲正气,现在学生评比中的怪象不亚于成人的社会,当你面对歪风邪气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当年实行挂空待岗,末位淘汰制时,就遇到过拉帮结派整人的现象,当年的领导却出人意料地将搞小动作的人挂了起来,可想而知,从此以后天下风平浪静。“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讲正气,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可悲的是现在这社会,讲正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面对一些不良现象,一些人睁只眼闭只眼,一些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于是小偷众目睽睽下肆无忌惮地行窃,贪官们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如果每个人身上多一些正气,那么人们就会多一些监督,不正之风就会早一些得到遏止,社会风气就会正。一个单位如果风清气正,那么凝聚力就会强,向心力大,办事效率也高。但愿女儿在这件事中慢慢成长,学会正确对待荣誉,正确看待得失,学会反思。同时也希望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永不泯灭那与身俱来的正义感,养一身浩然正气,潇洒走一生。